DVB 标准#
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(数字视频广播)是一个完整的数字电视解决方案,其中包括 DVB-C(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标准),
DVB-T(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),DVB-S(数字电视卫星传输标准),下面主要介绍 DVB-S 系统。
DVB-S 为数字卫星广播标准,卫星传输具有覆盖面广、节目容量大等优点。信号采用 RS (188,204) 和卷积码的级联编码,调制方式为 QPSK。
DVB-S 信道编码及调制的基本原理#
原理框图#
根据 ETSI 的 DVB-S 标准,原理框图如下所示
由于卫星提供的 DTH 服务特别受功率限制的影响,因此主要的设计目的应该为抗噪声和干扰,而不是频谱效率。为了在不过度损害频谱效率的前提下实现很高的能量效率,系统应使用 QPSK 调制和卷积码和 RS 码的级联。
接口#
信道编码#
TS 流适配单元(adaptation)#
输入的 TS 流根据 MPEG-2 格式按照固定的长度打包,数据包的长度为 188,帧头为同步字 。DVB-S 标准中要求每 8 个 TS 数据包组成一个超帧,将超帧中的 8 个同步头进行反转,变为,其余的同步头不变。同时还要自动插入空包,在数据包后插入 16 个 0,将长度为 188 的数据包包补充成长度为 204 的数据包,与后续的信道编码模块建立时钟匹配和接口连接。
扰码单元(energy dispersal)#
基带信号中含有很多连 “1” 或者连 “0” 的现象,会导致基带信号的频谱中含有较多的低频成分,既不利于信号在信道的传输,也不利于在接收端提取时钟信号。因此采用扰码,将 TS 流转化成伪随机序列。DVB-S 标准中的随机化的原理图如下:
伪随机二进制序列的生成多项式如下:
扰码以 8 个数据包组成的超帧为单位进行处理,在每一个单元开始处理时,将序列装入寄存器,对其进行扰码处理。数据包的同步字不进行扰码处理。
RS 编码#
外码采用 RS 编码,其具有同时纠正随机错误和突发错误的能力,并且纠正突发错误更有效。DVB-S 采用的编码格式为 RS (239,255) 截断而得到的 RS (188,204) 编码,最大可纠错长度为 8 个字节,编码从同步字或开始。
编码原理简述#
假设信息多项式为
码生成多项式为
其中的,则生成多项式的展开式为
将除以后,余式为关于的 15 次多项式,其 16 个系数即为生成的 16 个校验字节,将其添加到 188 长度的数据包后即可完成的编码。
卷积交织#
在数字信号传输过程中,由于一些突发性干扰,会导致一连串的数据错误,很有可能超出 RS 码的纠错范围。而卷积交织可以将错误的字符分散开,使得信道变成近似无记忆信道。DVB-S 中采用的是交织深度为 12 的卷积交织。交织和解交织的框图如下:
卷积编码#
内码采用的是型的卷积码,编码效率为,由 6 个移位寄存器和 2 个模二加加法器构成,1 个 bit 信号生成 2 个 bit 的编码信号,约束长度为 7。
当信道质量较好时可以对编码信号进行删余,提高信道利用率。
Matlab 仿真#
TS 流适配及扰码模块#
CLKdivide#
一路高清电视信号的码率为,因此二进制信号的速率为,输入的数据为类型,所以输入的信号速率为。所以 CLKdivide 模块将的时钟分频到和。
sigSource#
此模块产生输入的 TS 流信号,并且生成 RS 编码的开始、结束和使能信号。由于每输出一个 188 字节长度的数据包后要暂停输出 TS 流插入空包,所以采用使能系统,每计数 188 次后拉低使能插入空包。
HeaderProcess#
此模块对输入的 TS 流进行速率转换和组超帧,每八个数据包组合为一个超帧,并反转第一个同步字,由转为,并生成使能 sigSource 的信号。同时生成扰码模块的控制信号。
第一个 Multiport Switch 用来进行插入空包,第二个 Multiport Switch 用来反转超帧的第一个同步字。
myScrambler#
根据扰码的生成多项式进行设计。HeaderProcess 生成的扰码使能信号正好在输入同步字时拉低,不进行扰码处理,扰码复位信号在输入了一个超帧后重新装入初始序列”100101010000000“。
仿真数据#
RS 编码模块#
使用 HDL Coder 中的模块,由于时钟速率为,因此需要加入一个触发模块,保证 RS 编码是按照码元速率进行编码
卷积交织#
同样加入触发模块,保证交织的速度为码元速率。
uint8 转 binary 模块#
首先对输入的数据按位相与,取出每一位的数据后使用 Multiport Switch 逐位输出,计数器的使能速率为码元速率 $R_B$ 的 8 倍。
卷积编码#
不进行删余的话,编码效率为。也可以进行删余,可以得到的编码效率。在一定带宽内,编码效率越大传输效率越大,同时纠错能力越差。
Vivado 实现#
Vivado 的代码大部分都由 HDL Coder 生成,或者由 Matlab 生成系数文件,再导入到 Vivado 的 IP 核中。
DataSource_Scrambler#
直接生成 hdl 代码的话,DataSource_Scrambler 模块中的 sigSource 模块在的频率下建立时间的裕量不满足时序,因此在生成 HDL 之前进行如下配置:
在输出端加入一级流水线后,综合布线后时序即可通过。同时在这个模块的输出信号处全部加上一个 delay 模块组成流水线。
扰码模块#
可以看到每输入 8 个数据包后,扰码内部的 D 触发器的初值得到重置,同时反转后的同步字没有被扰码处理。
数据对齐#
在仿真过程中,发现同步字和 RS 编码的使能信号没有对齐,因此添加如下模块:
在将输出的使能信号延后一个数据周期,即可保证信号的同步。
RS 编码#
将 modelsim 的数据导入到 matlab 进行解码,可以看到将 188 个数据包完整的解了出来。
升余弦滚降滤波器#
Matlab 滤波器设计#
根据 DVB-S 标准的要求,升余弦滚降系数为,使用 Matlab 的 filterDesigner 工具设计滤波器系数。
在 FPGA 中要对滤波器系数进行定点化处理。
对系数进行 32 位量化后幅值响应如下:
对系数进行 16 位量化后幅值响应如下:
可以看出 16 位量化的幅值响应和 32 位量化的响应几乎一样,为了节省空间,因此使用 16 位量化。
量化结束后点击目标→Xilinx 系数文件 生成 coe 文件。
Vivado Fir 滤波器设计#
选择 Source 为 COE FIle
输入的采样频率要和时钟频率相等,不进行过采样。
在 Implementation 中将系数类型选择为有符号数,位宽设置为。
输入的信号为正负 1,所以输入的位宽为 2,第一位为符号位。输出模式设置为全精度。
波形#
使用 XDMA 进行数据的输入和输出采集#
结构框图如上。
工程的总体结构如上所示,数据通过 XDMA 的 M_AXIS_H2C 接口写入数据。由于写入数据的位宽为,工程中信号处理部分的输入位宽为 8bit,因此加入 AXISDataWidthConverter 模块将位宽从 16BYTE 转为 1BYTE,并写入 FIFO,使用 AXIGPIO 模块读取 FIFO 的 almost full 信号,如果 FIFO 被写满,almost full 被拉高,就停止写入数据。读取 DVB-S 生成的 QPSK 信号时,由于经过了升余弦滚降滤波和调制,信号的位宽已经较大,为了降低复杂度选择将调制信号高位补零至 128bit 后经 M_AXIS_C2H 接口输出到 Host 主机。
调试过程见